自由真的就是我们天生的向往吗?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我们一直对于家有一种依恋?如果说自由让我们感到舒服、自在,那么我们在《自闭历程》,这部电影中,禁锢、狭小,却让女主角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,我们如何解释?互联网被我们认为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天地,但是我们却要处处受制于搜索之框。并且它无处不再。
谁在框?
互联网其实就是由一个个框组成的,或者我们可以把互联网世界比喻为一个巨大的监狱,而这个监狱的建造者就是一个个互联网企业,每个狱舍分属于不同的企业,有大有小,大的可以容纳几万乃至数亿人,比如腾讯QQ和新浪微博,小的也可能有只有几人,比如豆瓣小组或者人人小组。当然也允许人们可以在不同狱舍之间串门。最初我们进入某一个狱舍的原因就是看见狱舍门口的诱惑,百度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,腾讯可以让我们找到朋友,百合让我们找到爱人,豆瓣让我们找到志同道合之士,诸如此类。搜索框我们用的最多,但是我们也很少在里面逗留时间太长,因为他就是一个超级市场,我们找到了东西,取下来,出门,就这么简单。但是随着百度开发产品的深化,贴吧、知道、文库等,我们也开始愿意长时间在超级市场里面逛一逛,虽然我们不想要里面的任何东西。所以对于谁在框的问题,非常简单,所有建造监狱的人,都想要框住用户,只是用不同的诱惑,或者建造的不同风格的房间。
怎么框?
早期框住用户的方式非常容易理解,用户需要某种东西,直接输入这家店的地址,也就是网址,拿到东西。但是问题是,这个地址是不容易记住的,也有可能用户想要在不同的店面进行选择和比较。于是,搜索引擎就出现了,你需要某种东西,告诉搜索引擎,搜索引擎按照自己的一套算法,也就是黑盒,给你呈现一系列同类别的东西,当然其中也有可能是劣质的或者违法的,例如曾经百度的假药广告等。用户可以自由比较、选择。通过这种方式,百度和谷歌把自己的狱舍建造的极其庞大。但是有一点不方便,就是用户需要到百度或者谷歌的柜台去买东西。谷歌浏览器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。地址栏和搜索框,合二为一,用户不用非得去柜台,可以直接在家门口输入想要的东西。所以各种浏览器都开始在用户家门口安营扎寨,剑指搜索之框。眼看着主战场竞争过于激烈,有的企业开始剑走偏锋,有的从用户安全角度入手搜索框,比如360,有的从用户翻译角度入手,比如网易,有的从用户书写角度入手,比如搜狗。他们的共同目的我们心知肚明。
框住谁?
最早时候,搜索引擎一直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技术提供商,所以百度最早的时候一心做的是向门户网站出售搜索引擎技术,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一家矿产资源丰富的公司,直到搜索技术的使用方不断拖欠使用费用,百度才被迫推出自己的独立搜索引擎网站。自此之后,百度迎来了质的变化,从一家左手倒右手的百货柜台,成为了仓储百货公司,产品要进入货架,需要交费,虽然是以百度竞价排名这种较为隐蔽的方式。百度通过多种产品开始框住更多的用户,并且每一款产品都具有强黏性,百度知道、百度文库、百度贴吧,莫不如此。在客户一方,百度推出框运算的概念,鼓励原创、优质的产品和厂商进驻。这样搜索框即框住了用户,也框住了客户,除此之外,当然还有围绕百度的算法进行优化的SEO人员。尤其是当我们进入了移动时代的时候,我们也难以逃过搜索框阴影的笼罩,百度开放平台,把移动的生产商以及使用者,也开始纳入其中。
从感性上说,搜索框并不是一种最佳的交互模式,但是却很实用,即使他的出生就带着赤裸裸的商业动机,我们依然离不开它。这些年,唯一对这种交互模式产生一丝冲击的就是手机平台的出现,它多少威胁到了搜索框的存在,也开始潜移默化改变我们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模式,但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框,但是至少这种框,比搜索框,给我们的体验更加酷炫,更加带劲。仅此,我们就愿意尝试。
文章由泉州网站建设http://www.dongzishiye.com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